出品:新浪财经创投plus
作者:shu
没有打工人能拒绝“薅羊毛”带来的快乐。
下班晚高峰期间,北京尚东数字谷的嗨特购里挤满了疲惫一天的打工人,有的在挑选速食小火锅作为简单的晚餐,有的拿起货架上的零食,再支持自己度过几个小时加班时光。3元的元气森林气泡水、4元的悠哈牛奶糖和6元的奥利奥,不少商品与原价相比降幅超40%,这里简直是“性价比天堂”。
商超、便利店、小卖部和电商平台,零售业又悄悄产生了一种新形态:临期食品折扣店。帮助零售商处理尾货、守住打工人不太富裕的钱包、还能获得“绿色环保不浪费”的好名声,临期食品折扣店似乎是一门多方受益的好生意。
价格打“脚踝折”到底挣不挣钱?
所谓临期食品,是指已进入保质临界期,但仍属于安全范围的食品。根据北京市工商局规定的食品保质期临界6级标准,不同类型食品临界期的定义不同,一般在保质期前1-45天不等。由于大型商超和便利店严格规定包装食品验收的允收期不得超过保质期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进入保质临界期的食品只能变成尾货积压库存,等过期后被销毁。
临期食品折扣店的出现似乎有望成为解药。
据艾媒咨询的最新数据预测,2021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为318亿元,略低于2020年所预期的323亿元。若保持以6%的速度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
数百亿的广阔市场前景,头部玩家却不多。其中,好特卖2019-2020年1年内完成4轮融资,吸引了mfund魔量资本、金沙江创投、日初资本、五源资本、嘉远资本和云九资本等机构入局,2020年9月估值已达5亿美元。而后起之秀嗨特购,由前去哪儿网首席运营官张强创办,成立之初就获得了高榕资本、险峰k2vc、starvc、天使投资人王刚、蓝图创投等知名机构和投资人助力。股东列表中,曾参投过话梅harmay、加点滋味、简爱酸奶等众多新消费品牌的qycapital也赫然在列。
在资本的助力下,两个品牌正快速地在一二线城市跑马圈地。据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1年底,嗨特购在全国有近200家门店,超100家集中在北京,预计2022年年底达到600家。而好特卖目前有超400家线下门店,以上海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
新浪财经实地调研发现,两家临期食品折扣品牌位于北京的线下门店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选址上,两家门店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人流量较大的办公楼区域。白领群体具备一定的购买力,对于零食折扣更为敏感;在品类方面,两家门店都以袋装零食、包装饮料、日化用品和护肤产品4类为主,不设熟食、生鲜和雪糕等保质期更短、储存成本更高的品类;在零食类别上,两家门店的选品大致都可分为国产品牌零食、国外品牌零食、国产白牌零食和外国进口零食4种,而门店盈利的“秘密”就藏于其中。
国产品牌零食的平均折扣约为20-30%,但许多产品并没有在其他传统渠道销售。比如在好特卖门店售卖的100g装三只松鼠蟹黄瓜子,仅需2.6元。然而,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三只松鼠旗舰店和线下百货超市中,蟹黄瓜子只有205g和218g两种包装,并没有100g包装规格。据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100g包装的生产商为三只松鼠(无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三只松鼠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品牌溢价较高的国外品牌零食,在临期食品折扣店的平均折扣力度较大,约30-60%。60g装的卡乐比薯片在电商平台上平均每包售价约11.8元,好特卖仅需7.5元,相较价格下降36%。而在电商平台上每盒约13.9元的50g装明治小熊饼干,在嗨特购只需要付5.8元即可收入囊中,相当于打了6折。
知名度较低的外国进口零食零售价格普遍高于电商平台的售价。在好特卖门店销售的巴西巧克力饼干cory,在电商平台的平均售价约为每袋7.5元,好特卖却卖出了10.3元,溢价37%。嗨特购的希腊进口汽水epsa售价为7元,比电商平台的价格高出约30%。
除此之外,折扣店里还有许多与“临期”概念相关性不高的商品。在电商平台上平均售价120元的500ml古井贡酒第六代,在嗨特购售价116元,好特卖仅需97.2元;线上和线下渠道均价高达60元的盲盒玩偶,在折扣店的售价从9.9元到29.9元不等;洗衣液、纸巾、面膜等品类也出现在了折扣店的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门店的临期食品标注的保质期都在1年或1年以上,生产日期是2021年9-12月。虽然远没有达到临期标准,但超过了大部分线下商超和便利店严格规定的允收期。由于储存管理临期商品的成本极高,经销商和零售商通常会以较低的价格出货。一份临期食品折扣连锁品牌招商报告显示,临期特惠商品的进货价一般是原厂商零售价的30%,门店综合毛利率可高达50%。
由此可见,临期食品折扣店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可怜”。毛利率高的临期品牌零食自带引流效果,成本更低、溢价空间更大的白牌零食和进口零食是保证门店盈利的关键,而日化、护肤、白酒甚至盲盒则都是提升客单价的利器。
站在风口之上缘何频频被唱衰?
事实上,临期食品并不是新概念。在折扣店形态出现之前,商超和便利店也会对于临期产品进行集中处理,降价销售。之所以一时风起,重新包装后成为一级市场争相争夺的“香饽饽”,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线下零售业受到较大冲击,尾货处理需求旺盛,临期食品折扣店能一站式地解决不少令经销商、商超和便利店头疼的临期问题。
目前临期食品折扣店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自主运营和加盟合伙,然而细究二者,似乎都存在许多难以忽视的隐患。
自主运营模式最大的潜在问题是货源不稳定,折扣店经营者在产业链中不具备议价权,只能单向承受被上游淘汰的商品。同时,经销商和零售商会根据产品销量和尾货情况不断调整进货策略,进而反向传导影响生产端,导致流入折扣店的商品品类、批次、到期日都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者的管理运营难度。
此外,在价格保护机制下,大部分国产零食为了保护品牌,并不会轻易允许临期食品流入市场。那么折扣店就只能寄希望在白牌零食和进口零食上获取更多的利润,可这两种类型零食缺乏稳定的消费者群体,销量难有保证。
而加盟模式的问题则是经营者的收益被品牌方挤压。据公开报道显示,好特卖和嗨特购都是通过加盟模式实现的迅速扩张。好特卖的合伙人制度下,总公司负责选址、装修、挑选商家、发货调货以及新员工培训,经营者则负责门店运营和招聘员工。合伙人前期需先缴纳加盟费35.98万元,其中34万元为货物保证金,1.98万元为培训费用。每个月的店铺营收中,合伙人只抽取12%作为收入。若按门店每月收入30万元来计算,在支付完物业、水电费和店员工资后,北京一家门店的合伙人净收入在1-2万元之间,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赔本赚吆喝”的困窘局面。
更重要的是,不甚稳定的消费者需求和无法完全控制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两种模式都无法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出于对商品损耗和运营成本的考量,临期食品折扣店售卖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保质期在90天至1年的袋装零食或无菌包装饮料,消费者日常需要的米面粮油和生鲜等刚需类商品并不涉足。而零食饮料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是低频次需求。加之折扣店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薄弱,货源不稳定,消费者即使对某款零食产生黏性,也无法在折扣店获得长期稳定的供给,因此并不易形成高复购。
食品安全风险对于任何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而言都尤为致命。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好特卖的相关投诉中超50%是消费者反应食品发霉变质、有杂质和霉斑等情况,甚至有多名消费者吃了线下门店售卖的食品导致病毒性感染肠胃炎,需要去医院就诊的状况。在知乎上,也有消费者反映在嗨特购门店购买的食品过期变质、真假参半等问题。
高毛利和高风险是当下临期食品折扣店的一体两面,看似光鲜的新风口背后也暗藏着灰色地带和不易察觉的“陷阱”。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更加完善之前,经营者和消费者只能自行谨慎斟酌,量力而为。